在歐盟及全球車輛準入體系中,E-MARK 認證(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ECE 制定)是車輛及零部件進入歐洲市場的核心合規要求,其法規以 “R + 編號” 標識。其中,R155 法規(全稱為《關于機動車網絡安全與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的統一規定》)是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的專項法規,聚焦于整車及相關系統的網絡安全合規,是當前智能汽車出口歐盟的關鍵認證之一。
- E-MARK 認證:基于 ECE(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)制定的法規體系,旨在統一歐洲及全球市場的車輛安全、環保、性能等標準,通過認證的產品會被授予 “E + 數字” 標識(如 E1 代表德國、E2 代表法國),表明符合對應法規要求。
- R155 法規:2021 年正式生效,是全球首個針對車輛網絡安全的跨國強制性法規,核心目標是通過規范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管理,降低智能網聯汽車因網絡攻擊導致的安全風險(如遠程控制、數據泄露等)。
R155 并非針對單一零部件,而是聚焦 “整車層面” 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合規性,要求整車制造商(OEM)建立覆蓋車輛全生命周期(設計、生產、使用、報廢)的網絡安全管理系統(CSMS),確保車輛在復雜網絡環境中抵御攻擊、保障安全。
- 車輛類型:適用于所有 M 類(載客汽車)、N 類(載貨汽車)、O 類(掛車)及 L 類(兩輪 / 三輪機動車),覆蓋傳統燃油車及新能源汽車(純電、混動)。
- 適用主體:整車制造商(OEM)是主要責任方,需確保其生產的整車及集成的系統(如車機、ADAS、自動駕駛系統等)符合 R155 要求。
- 市場范圍:歐盟成員國及認可 ECE 法規的國家 / 地區(如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等),整車需通過 R155 認證方可獲得當地市場準入。
R155 的核心是要求整車制造商建立并運行網絡安全管理系統(CSMS),具體要求包括以下 6 大維度:
- 制造商需制定明確的網絡安全方針(如安全目標、合規承諾),并建立專職團隊(含管理層、技術人員、外部專家)負責網絡安全管理。
- 需明確內部及供應鏈(如零部件供應商)的網絡安全責任劃分,確保全鏈條合規。
- 需對整車全生命周期(設計、生產、售后)的網絡安全風險進行系統性評估,包括潛在攻擊面(如 CAN 總線、車聯網模塊、OTA 接口)、威脅場景(如遠程入侵、數據篡改)及影響(如人身安全、隱私泄露)。
- 基于風險評估結果,制定風險緩解措施(如加密通信、訪問控制、入侵檢測),并定期更新風險清單(至少每年 1 次)。
- 在車輛設計階段(如電子電氣架構、軟件系統)需融入網絡安全要求,例如:
- 采用 “縱深防御” 原則(如分層加密、冗余驗證);
- 對關鍵系統(如動力轉向、制動)實施隔離保護;
- 遵循國際網絡安全標準(如 ISO/SAE 21434《道路車輛網絡安全工程》)。
- 需提供設計文檔(如網絡安全需求清單、安全架構圖)證明合規性。
- 建立漏洞發現與響應機制:通過內部測試、外部白帽黑客合作、行業漏洞庫(如 CVE)等渠道收集潛在漏洞,評估漏洞等級(如 CVSS 評分),并制定修復計劃(高風險漏洞需限時修復)。
- 車輛交付后,需通過遠程監控(如車聯網后臺)持續監測網絡攻擊行為(如異常通信、惡意指令),并記錄相關數據(至少保存 5 年)。
- 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:明確事件分級(如輕微攻擊、大規模入侵)、響應流程(如隔離受影響車輛、通知用戶及監管機構)、恢復措施(如遠程修復、召回)。
- 若發生重大網絡安全事件(如可能導致人身安全風險),需在 24 小時內通知 ECE 成員國監管機構,并提交事件報告。
- 需留存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相關文檔,包括:
- 網絡安全管理系統手冊;
- 風險評估報告及更新記錄;
- 漏洞修復證明;
- 事件響應日志。
- 文檔需至少保存 10 年(自車輛停產起算),供監管機構抽查。
五、R155 整車認證流程
申請準備:
整車制造商向歐盟成員國的指定認證機構(如德國 TüV、法國 UTAC)提交申請,同時提交 CSMS 手冊、風險評估報告、產品安全設計文檔等材料。
文檔審核:
認證機構審核提交的文檔,確認網絡安全管理系統是否覆蓋 R155 的全部要求(如策略、風險評估、漏洞管理等)。
現場核查(如必要):
認證機構可能對制造商的生產基地、研發中心進行現場審核,驗證 CSMS 的實際運行情況(如漏洞響應流程是否有效)。
測試驗證:
針對整車關鍵系統(如車聯網模塊、自動駕駛控制器)進行網絡安全測試(如滲透測試、惡意指令抵御測試),驗證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。
證書頒發:
若全部要求達標,認證機構頒發 R155 認證證書,證書上會標注車輛型號、制造商信息及認證機構代碼(如 E1、E4)。
持續監督:
證書有效期內(通常為 5 年),認證機構會定期抽查(如每年 1 次),若發現不符合項,可能要求整改或撤銷證書。
有需要的電話聯系